close
Florilege @表參道/神宮前
一直以來我都對這種新派的法國菜比較感冒,感覺重外觀與故事而非真正有紮實的料理底子,有名如Raw, Mume, Roots Creative都很好吃,但總是覺得少了什麼,加上本人非常不喜歡一些有的沒的做作的文青故事,尤其是某家餐廳春季菜單中什麼有的沒的文青米食文化豬油拌飯,還有烤地瓜...讓我覺得吃一次夠了...
這一些都因神宮前的Florilege改觀,ㄇ字型的劇場式座位設計,讓每22個位子都像是坐在chef's table,餐廳的燈光也都有用心設計,菜單一樣令人摸不著頭緒(哈),分成概念(左)跟成分(右),食材皆來自日本,幾乎是雞鴨魚肉都涵蓋了,誠意十足
菜單
第一道是投影(projection),款冬花莖(butterbur scape), 但其實是可樂餅,有點平淡
第二道是懷舊(Nostalgia),由炙過的熟成沙丁魚、沙丁魚麵、清爽的洋蔥sorbet、又滑又濃的馬鈴薯冰淇淋,這可說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沙丁魚料理,味道濃郁
接著上了用"蒸"的饅頭,其實就是雲南破酥包的口感 :) 在法國菜中出現還滿特別的
第三道則是保存(Confit),鱉(soft shelled turtle)、蒸蛋(茶碗蒸)、鴨湯、燉鱉的側裙組成的料理,鱉的酥炸功力了得,鴨湯也搭配合宜,但蒸蛋的部分可以小塊一點
第四道是對比(Contract),用鴨肝、山菜(苦中帶甘,非常好吃)、菜籽花海綿蛋糕、洋蔥酸奶帶出對比,鴨肝煎的非常非常好,焦糖化的表層出現的明顯的脆度,裡面卻柔軟多汁,很值得稱許的一道
第五道是永續(Sustainability),以薄片老牛為主食材,約像是吃壽喜燒的牛肉厚度,底下藏著馬鈴薯慕斯,搭配蘋果sorbet,上菜後將高湯在面前淋上,是我們當晚最愛的一道,完全無法想像老牛還能有這樣的口感,跟和牛一樣的柔軟卻沒有和牛的油膩,蔬菜底的高湯味道更柔和深層
第六道是異質(Hetero),海菜包覆著凍的生蠔醬與熱的酥炸生蠔、以檸檬蛋白糖霜點綴,再配上蠔湯,滿滿的海味,非常討喜
第七道是和味("Wa" Taste),以真鯛與煮的鬆軟的大根,味道非常溫柔,可以感覺到大廚想展示的日本味,只是在前面幾道菜後表現比較平淡
主菜的肉類,也就是第八道是分享(To Share),超低溫烤的雉雞(45度烤8小時)微炙的後與炒過的味增糯米、馬鞭草、番茄濃縮汁、山椒油一起上桌,炒過的味增糯米口感脆脆的,跟雉雞柔軟的口感形成對比,算是中規中矩的主菜
接下來就是甜點了,第九道的質感(Texture)以百香果昔、萊姆薄荷凍灌入百香果中,舒服清爽
再來就是我們最喜歡的甜點,第十道的再生(Regeneration)上菜時先拿出燒的炙熱的鑄鐵盒,倒入新鮮的cheese與炒過的玄米,再淋上芝麻油,甜鹹冰熱的口感配上超濃郁奶香,很棒
第十一道,也就是最後一道的旬(Best Season)將艾草薄片搭著甘夏冰淇淋,強調的是符合時節要吃的水果與食材
接著我們點了綠茶(玉露),用兩種不同的溫度沖泡,第一次是微溫的水,泡出的茶露有著明顯的甘味,再來就是用一般水溫去泡,整個沖泡過程令人賞心悅目,最後再用糖草莓結尾,很有童趣感:)
有時候你可以透過客人的反應與表情評斷這是否是一家好餐廳,Florilege可說是令人非常滿意,精采的演出讓每一組客人都充滿笑容,新派又真的有實力,不是那種寫了一堆文案+各種文青故事來包裝有點無聊的菜色與廚藝,而是以紮實的功力演繹新派的法國菜真的令人讚賞,成為我們到東京必訪的店家之一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